什麼是“鮑莫爾成本病”? (鮑莫爾成本病)
鮑莫爾成本病是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提出的一種現象。將經濟劃分為兩大板塊後,他發現隨著科技發展和經濟增長,大宗商品行業價格持續下降,而服務業價格持續上漲。
例如,冰箱、空調、洗衣機、手機和汽車的價格越來越便宜,但與此同時,聽音樂會或演講的價格卻越來越高。
企業在防疫期間如何變化?只為在復蘇後成為新的贏家!
“鮑莫爾成本病”對管理者的啟示
三十年前,在樓下的美髮店,最高費用是30元;電子表要價1200元。但是今天,我們下樓剪頭髮,理髮師只剪幾刀就要500元,在線電子表只要600元。
為什麼有的東西越來越貴,有的東西卻越來越便宜?這種現像被稱為“鮑莫爾成本病”。
《經濟學人》高級編輯瑞恩。 Ryan Avent 解釋說,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,一些行業的生產力提高了很多。例如,汽車工業協會以較低的成本生產更高質量的汽車,同時生產更多的汽車。
但就服務部門而言,餐廳的服務員並沒有從每小時服務6桌變為600桌;理髮師不能同時幫助6個人;牙醫一次只能處理一張嘴。
但是,由於生產力的急劇提高,商品行業的報酬增加了;如果弦樂師的報酬不隨之增加,弦樂師就會變成軟件工程師,沒有人會演奏弦樂。
換言之,“商品”行業生產力的提高,也增加了“服務”行業人員的機會成本。因此,服務業的報酬必須增加才能留住人,就像今天的弦樂四重奏與100年前相比生產力沒有差異(演奏莫扎特作品所需的時間是一樣的),但今天的薪水弦樂音樂家的數量高於 100 年前。
因此,在這些生產力增長緩慢甚至沒有增長的服務行業,工資通常會逐漸上漲,這也反映在銷售價格上。
“鮑莫爾成本病”有哪些例子?如何避免?
你是否感受到生活中“平行世界”的矛盾?
一方面,科技產品越來越強大,但其價格卻在不斷下降。電視越來越大,手機越來越快,電影和音樂的選擇越來越多,衣服越來越便宜,生活的選擇越來越多,這讓我們感覺越來越富有。
然而,另一方面,它感覺缺乏。購物變得更便宜,維修變得更昂貴,洗髮水變得更便宜,理髮變得更昂貴等等。此外,父母的教育費用也變得更厚,學校、人才班、保姆、家教等等。
失衡的原因之一與“鮑莫爾成本病”有關。
那麼,如何避免波摩成本病呢?
儘管 Baumol 認為沒有治愈成本病的方法。而在接下來的30年裡,與生活質量相關的服務將發生變化且價格昂貴,批量生產的商品將變得越來越便宜。
但是,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,機器人很可能會取代部分工作,這意味著技術將不斷提高商品的生產效率,同時,服務業也有轉型的機會。
因此,未來科技的主要課題是如何“創新服務行業”,例如教育、醫療、政府機構等。誰能降低服務業的勞動力成本,誰就更有價值。
但畢竟有些工作機器很難更換,大多數人不會願意花數千美元去聽一場機器人表演的音樂會。 “鮑莫爾成本病”可能難以治愈。
LINE可能是大多數台灣公司採用的第一個非正式且莫名其妙的“數字工作平台”。我想這可能遠遠超出了LINE母公司的想像。 LINE 不是為工作中的實時溝通和協作而設計的。缺少文件管理、日曆管理、角色分配等基本的項目管理功能,但無論公司規模大小,可見“萊”將解除一切後顧之憂。
Comments